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兔馍

时间:2023-06-20 06:51:43来源 : 南方都市报


(相关资料图)

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南方都市报承办的“兔年说兔”非虚构征文活动累计收到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含中职)学生近7000篇投稿。最终评选出结果:一等奖60名,二等奖180名,三等奖320名。本次“兔年说兔”非虚构征文活动旨在以写促读,达到高效输出,由高质量的阅读走向高质量的写作,鼓励学生探索、思考并且学会负责任地表达,学生用细腻的笔触、多元的视角,重现生活原生态。既有同学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家庭中的温馨小故事;既有美好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思索……今天刊登的是一等奖作品。

◎广州市白云区贤丰第二实验小学五(4)班 郭贝隆 

◎指导老师:梁晓慧

馍是一种特色传统面食,是把面粉加水调匀,发酵后蒸熟而成的食品。馍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立体的、扁平的、圆的、方的,各个地方根据当地民俗喜好,馍没有统一的特征形状。

在我们家,馍蒸得最好的,还要数我的太姥姥。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人民进入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太姥姥就出生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今年已经92岁高龄的太姥姥,瘦小身材、精神矍铄。在太姥姥的日常讲述中,我时常还能听到关于八路军的故事。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月,老百姓平时吃的大多是黑豆糊糊、腌菜,重要节日才能吃顿捞饭或者高粱饺子,作为家中长女的太姥姥曾几次将自己织的布裹在身上,趁着深夜和同伴悄悄跑到几十里地以外的地方卖了布,买回一点点小米或者杂粮。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换回来的杂粮,到了年下,会磨成面粉,过年的时候蒸几个兔馍。那时候,各家各户都会拿出家中的食物或者纳好的棉鞋等交给村子里的民兵组织,让他们带给隐藏在村子里的八路军战士们,太姥姥的兔馍也在其中。太姥姥说一定要记得那些打鬼子的八路军亲人,没有他们的保护,老百姓连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

时间进入到上世纪50年代,三年严重困难时期正是外婆的童年。小小年纪的外婆每天出去寻找食物,在结了冰的农田里,偶尔看到一只野猪翻拱,把野猪赶跑,能在翻拱过的地方发现半块被野猪吃剩下的红薯。拿回家晒干,和其他平时积攒下的棉花壳,玉米芯等掺和在一起磨成粉。即便是如此粗糙的“面粉”,也会留到过年的时候才拿出来,“面粉”和好,捏成小兔子的模样,让弟弟妹妹们感受新年的欢喜。粮食缺少,更不会有多余的酵母,可是外婆说那几个又黑又硬的兔馍,孩子们还是吃得小心翼翼又非常开心。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妈妈出生了,她说小时候的食物,既绿色健康又营养美味。放学后,住得近的同学从自己家拿出热乎乎的馒头,就着腌好的小块猪肉或者咸鸭蛋,别提多开心了。妈妈小时候的年,炖肘子、炸带鱼、肉丸子、红烧鱼可以摆上满满的一大桌了,而又白又胖的兔馍依然在年夜饭桌上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太姥姥会蒸兔馍,那些兔馍又精致又灵活,外婆会蒸兔馍,那些兔馍白白胖胖又可爱,妈妈会蒸兔馍,不过那可全凭运气啦,因为有时候,那些小兔子一出锅,可能会模糊了形状。时光荏苒,带不走的是淳朴的回忆,三代人蒸的兔馍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进步,从艰苦奋斗到盛世华年,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