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关注: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陕西延川:非遗文化融进传统窑洞,“指尖技艺”正成为“指尖经济”

时间:2023-06-04 12:49:09来源 : 中青网新闻派

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陕西延川:非遗文化融进传统窑洞,“指尖技艺”正成为“指尖经济”

中国青年网延安6月4日电 (记者 张玘云)“延川好,宝地不多得,黄水长流入大海,山花浪漫遍全国,人才辈辈多。”史铁生曾这样写道。近日,记者跟随“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引导活动走进了陕西省,探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据了解,目前,陕西省共有179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484个村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

酒坊、鲜榨麻油、非遗物品陈列馆……走进延川县刘家沟村,很快就能发现外形相似的窑洞内另有千秋。近年来,刘家沟村盘活传统村落资源,利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资金和乡村振兴资金,对村里的闲置窑洞进行开发利用,向游客展示陕北的民俗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现场观赏酿酒、榨油、漏粉等传统工艺,参与剪纸、传统编筐等非遗手工艺品制作,鉴赏陕北说书、道情等特色文化演出,体验《人生》等小剧目演绎。


【资料图】

陕北说书。张玘云 摄

正在窑洞中展示传统酿酒工艺的白宝山师傅说:“最多的一次,我们的酒卖了三百多斤!”靠酿酒年收入十几万,谦虚的白师傅害羞地笑笑:“收入还行,还行。”在延川,非遗传统手工艺正在从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指尖技艺”也逐渐成为“指尖经济”。

白宝山正在展示传统酿酒工艺。张玘云 摄

据了解,刘家沟村目前共流转旧窑洞87孔,按照“村集体+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旅游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有效带动集体经济创收。

对于窑洞修护,曹兴盛与一众工匠不会放过一个细节,坚持微更新、微改造原则,优先使用原有废旧材料和当地石材、木材、夯土等建筑材料,门窗、院落、围墙、厕所、马棚等全都力保传统风貌,细致修缮。

“窑洞是石头活,费劲得很。”石匠惠高成说。为了最大程度保护传统风貌,延川县成立了土专家工作组,全程蹲点指导,把控传统村落建设传统文化元素的保留、 挖掘和应用;还按照泥瓦匠、石匠、木匠3个大类,择优建立500人的传统工匠库,配套建立民间技师、工匠奖励激励制度,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力量薄弱的难题,也促进了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延续。

延川县甄家湾村是陕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结构也最完整的古窑洞。秉持“农村的皮、城市的瓤、文化的魂、生态的根” 的建设理念,甄家湾村同样遵循保留乡土风貌的原则,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引导群众将撂荒低效土地经营权、闲置窑洞使用权流转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上统一管理经营,着力打造影视拍摄、教育研学、写生创作、文化体验“四个基地”。积极发展“影视经济”“民宿经济”“观光经济”“庭院经济”等新经济,农户在原有基础上,还可获得租金、股金、薪金三份稳定收入。202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17元,比2017年提高4579元。

甄家湾村一角。 张玘云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段德罡教授帮扶团队曾成功在甄家湾和太相寺两个传统村落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延川县推广借鉴了成功经验,积极引导鼓励传统建筑产权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本村在外能人以及社会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本深度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通过盘活传统村落景观、历史文化资源等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全县乡村旅游内容。

陕北的窑洞迎来了旅客,新与旧在这片黄土地上碰撞,让保护与利用和谐共生,让传统村落展现新的面貌、焕发新的生机、融入新的时代,成为延川县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任务。

“窑洞是在建造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根据地理环境产生的一种因地制宜的居住形式。它是绿色的、生态的、古朴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乡土建筑研究团队教授靳亦冰认为,保护传统村落最关键的点在于理念的转变、文化的传递,她说:“我们都是传统村落的过客。多年后真正能留下来的,是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村落与建筑。”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